凌晨6点半,四川省峨眉山市桂花镇蔡村一幢红砖旧瓦的农家小屋中亮起了昏黄的灯光,76岁的老人蔡冬凤从里屋的硬板床上翻身而起,她块头极“小”·,站在地上刚及床板高,但她并非个子矮小,而是手掌和脚掌已被“截断”。

往小腿套上自制的“胶鞋”,蔡冬凤用膝盖“跪行”走到外屋的火炉前,小臂的残肢麻利地穿过把手提起水壶,火炉中的蜂窝煤昨天夜里一直“备着火”,壶中的水已经热得烫手,她需要往里加一些冷水,试好温度再唤母亲起床,帮她洗澡。105岁的母亲师桂兰一辈子都保持着每天清晨洗澡的习惯,蔡冬凤“将就”了她几十年。

天牌 地牌
一夜冻雨,将气温瞬间拉下了10度,时钟刚刚指向上午8点,蔡冬凤的家中便因为突如其来的降温发生了小摩擦。
“又生气了!老太婆脾气怪得很。”屋外,蔡冬凤在院子里踱步,一个侧身翻到竹凳上,嘴里嘟囔着。屋内,母亲师桂兰在床边低头不语,伸手往装满旧衣服的塑料袋中不停翻找。
蔡冬凤赌气,大声地和院子里的邻居抱怨起来。原来,母亲的“晨澡”完毕,蔡冬凤将她搀到院子的沙发上休息,天气转凉母亲想要加衣服,但似乎蔡冬凤拿过来的衣物没对上她的口味,于是师桂兰耍起了小性子,搀着墙壁进屋,非要自己动手找起衣服,还给蔡冬凤摆了张臭脸。

母亲的怪脾气让蔡冬凤有些气恼,发起了牢骚。她说,1955年她13岁的时候父亲便去世,留下两个妹妹一个两岁,一个十岁。那一年,长姐如母的蔡冬凤便和母亲一起挑起了家里的担子,虽然没有手脚,但农活、家务却一样都不少,两个妹妹是她跟母亲一起拉扯成人的。后来,妹妹们到了年龄陆续嫁人离家,终身未嫁的她便继续和母亲生活在一起,一待就是半辈子。
2004年,原本就因为严重眼疾失明的母亲摔了一跤,将左腿髋关节摔坏,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那时起蔡冬凤就成了母亲的依靠,床前床后地忙活。几个月后,师桂兰能扶着墙壁下床,但却已一刻也离不开蔡冬凤的照料。
“算了,她发完脾气就好了!”说罢,蔡冬凤探头往里屋瞧了瞧,咧嘴笑着跳下竹凳,用膝盖一步步踱进里屋。“不找了嘛,把这件毛衣穿到里头,出来洗一把脸。”

母亲嘟了嘟嘴,“乖巧”地起身扶着墙壁走到外屋坐下。蔡冬凤倒了一盆热水,没有手掌的手臂变戏法一样地将毛巾扭干,放到了母亲脸上。母女间的小别扭也宣告结束。
安顿好母亲,蔡冬凤背着手走出院子,解释说:“有啥办法,她是‘天牌’,我是‘地牌’,我只能让她啥!”
邻居周翠娥给我们解释说,当地话天牌是指“老辈子”,地牌就是“小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