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10岁开始偷喝白酒,20多岁投身酿酒,如今54岁的李应强已经与酒打了半辈子交道。作为国家一级酿酒师、品酒师,李应强通过改变“固态发酵”技术,研发出独具特色的糯谷酒,帮助其创办的望仙酒厂成为一家年产值达5000万元的酒企。
懂酒之人通常不爱牛饮,李应强也自称酒量很差,半斤就醉。“传承父辈‘酿心’,做百年酒庄。”昨日,李应强告诉记者,他准备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把父辈传下来的“独门”酿酒技艺传承下去。
天生结缘
幼年因偷酒喝曾挨父亲揍
李应强看上去并不像嗜酒之人,笔挺的衬衫,儒雅的举止,让他少了一份饮者的豪迈。不过与一般商人爱在办公室放置书籍不同,李应强的“书柜”里全是珍藏多年的白酒。酒之于他,并不是“豪饮消愁”的爱好,而是文化和传承。
由于祖辈三代酿酒,李应强从小便与酒结下不解之缘。看着父辈们推杯换盏、觥筹交错,幼年的他便对酒产生了浓厚兴趣,“是什么琼浆玉液,让大人们喝得如此尽兴?”带着疑问,李应强在10岁那年第一次偷偷撬开了父亲的酒瓶。从此,偷大人的酒喝,成为李应强童年刺激而冒险的游戏。他告诉记者,记得一年寒假,他竟然不知不觉地把一瓶父亲藏的白酒喝光了。“当时还处于计划经济时代,酒是要凭票买的,父亲发现我偷酒之后,狠狠地揍了我一顿。”
中专毕业,他被分配到原涪陵地区曲酒厂。“我是学财会的,然而去了单位发现办公室并没有我的位置,后来在保卫员和酿酒工人之间,我无奈选择了后者。”童年偷酒喝时的甘甜滋味,并未延续到之后的酿酒工作中。作为学徒,李应强每天必须要下到2~3米深的酒窖里翻腾酒糟,繁重的体力活,加之酒窖里浓烈的酒酸味,让李应强一度想过放弃。“当时我的同学都坐办公室,当时在外面,我都不敢告诉朋友自己在酒厂当学徒的事实。”李应强回忆,还好当时父亲的劝说让他打消了念头,“要把祖辈的酿酒工艺传承下去”的想法,第一次在他心中萌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