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1日,由软通动力信息技术 (集团) 股份有限公司主办的“智联未来 科创领航”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论坛,在重庆成功举行。来自国内工业互联网领域的顶级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共聚一堂,共同探索工业互联网行业的未来发展和技术创新。

(图为:重庆市经济与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杜宏瑞)(图为:重庆市经济与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杜宏瑞)

  会上,重庆市经济与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杜宏瑞发表讲话,目前重庆5G基站每万人数量达到了22个,居西部第一。标识解析、顶级节点连接西部十个省市,44个二级节点,重庆成为唯一融合城名标识、区块链三大功能节点的城市。同步,重庆还实施了6000多个智能改造项目和智能化改造的规上工业,对全市工业产值增长的贡献率超过了7成。建设了40个创新示范的智能工厂,40个5G+工业互联网的场景,144家智能工厂,958家数字化车间,创建了7家企业国家级智能示范制造工厂,打造了17个国家级智能制造的示范场景。

(图为:软通动力董事兼首席运营官车俊河)(图为:软通动力董事兼首席运营官车俊河)

  今年7月,重庆出台了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计划。据软通动力董事兼首席运营官车俊河介绍,这和软通动力的战略布局高度一致。软通动力作为国内领先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商,为更好的推动工业互联网的发展,进一步拓展智能汽车等战略新兴行业。在创新和可持续发展方面,依托国家级工程实验室、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不断探索AIGC等前沿技术的行业应用和落地。在人才培养方面,依托自身的教育平台开展校企合作,协同育人,为整个行业长期发展培养人才。下一步,软通动力将与各方联手共同以数字化转型引领产业结构迭代升级,助力重庆打造制造重镇。

(图为: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论坛现场)(图为: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论坛现场)

  在本届论坛的主题分享环节中,来自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西部分院、软通动力、华为、中国联通、重庆旗能电铝、重庆交通大学工程与产业研究院等机构与企业负责人上台演讲,分享行业当下的数字化转型、创新、热点技术、以及产业与实践的深度融合等。为参会大众提供面对面深度交流、聆听新观点、学习新知识、扩展新思路的机会与平台。

  如何利用工业互联网推进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提升效率、缩短周期的前提下还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西部分院(重庆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张炎,从5G+工业互联网赋能产业、数据与技术、节能减排与绿色发展以及网络化平台带来的产业链和供应链的优化提升,等几个方向为大家做了解答。他表示,从标识网络来看,国家五大顶级节点加两个灾备节点已全部上线,实现31个省市的全覆盖,服务企业约24万家。我们具有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达到240余个,重庆有3家双化平台落地,成为西部最多的城市。

  论坛上,软通动力高级副总裁、工业互联网业务总裁兼创新研究院副院长李向前,发表了关于数字化创新能力与实践的主题演讲。软通动力从行业人才培育、完整的技术创新服务体系、与中粮等企业的实践等全方位的布局,让软通动力成为行业翘楚,拥有全国8个交付基地。同步,希望在重庆这个制造重镇实施更多的应用场景。

  华为制造军团的解决方案总监胡余峰在论坛上分享道,“华为在构建自己的智能制造体系。我们一直信奉的是打通三个流,第一个是工程数据流,是从研发到生产的这条工程数据的产品信息流的打通。第二个是生产工艺流,这是我们工艺体系一直到生产到物流的协同。第三个是商业信息流,是从订单往下一直到产品的生产制造这个体系的打通。这三个流的打通是华为认知的智能制造体系的核心观念。”

  来自重庆5G融合创新中心的首席专家翁激,开启了探讨5G和工业互联的融合话题。并表示,联通已于去年在重庆里成立了5G融合创新中心,致力于工业互联网的智能创新应用。

  重庆旗能电铝生产部副部长李胜介绍,重庆旗能电铝规划了5G+工业互联网元宇宙的工厂建设,主要分为数字化、智能化和协同化。从这三个方面入手,对企业现有的数据采集做分析,有效提升企业的管理能力。

  重庆市机器人与智能装备联合会秘书长、重庆交通大学工程与产业研究院院长董绍江,发表了关于机器人与产业融合的报告。其团队研发的针对桥梁和隧道的爬壁机器人、水下应用机器人、管道机器人等系列机器人,能帮助解决日常在桥梁、隧道和水下作业中遇到的运营、维护、养护等技术难题。

  来源:软通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