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牵头研制的科普载荷“月面微型生态圈”。 (资料图)重庆大学牵头研制的科普载荷“月面微型生态圈”。 (资料图)

  本报讯 (记者 罗薛梅)昨日,记者从2018年全市科技创新工作会议上了解到,由重庆大学牵头设计的“月面微型生态圈”科普载荷,将随嫦娥四号登月,进行人类首次月面生物实验。

  “生态圈”将搭载种子登月

  今年,嫦娥四号的任务就是要抵达月球的背面。由于月球永远有一面一直背对地球,这让那里的探测难度更大、而同时科研价值也更高。

  而这次嫦娥四号不是孤单前行。由重庆大学牵头研制的科普载荷“月面微型生态圈”将作为嫦娥四号的“乘客”之一,于今年登陆月球表面,进行人类首次月面生物实验。

  什么是“月面微型生态圈”呢?据介绍,“月面微型生态圈”是一个由特殊铝合金材料制成的圆柱形“罐子”,高18厘米,直径16厘米,净容积约0.8升,总重量3公斤。小“罐子”里乾坤大,里面将放置马铃薯种子、拟南芥种子、蚕卵、土壤、水、空气以及照相机和信息传输系统等科研设备。

  此次科普载荷“月面微型生态圈”的研究,将会搭载马铃薯种子、拟南芥种子以及昆虫卵到达月球表面进行栽培和孵化,而这也是为以后人类进入月球乃至地外星球生存提供保障。

  月球表面将开出第一朵花

  此次月面生物实验的目标是在月球表面实现动植物的一个生命周期。搭载的两种植物种子将生根发芽,开出月球表面第一朵花。与之前NASA空间站开出的外太空第一朵花不同,本次“月面微型生态圈”实验位置距离地球38万公里,比离地300多公里的国际空间站遥远,所处月面环境也比国际空间站内部复杂得多。

  同时,马铃薯还可作为人类太空生存食物来源,其实验价值更大。届时,这项生物实验将通过小型照相机,向全球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