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涪陵区白涛街道“联农村”,有这么一对父女,十几年来相依为命,然而双方的交流,却无法使用语言,而是依靠一根长长的铁链。 当第1记者看到他们的时候,女儿正带着铁链在村里的土路上奔跑。

  女孩名叫小芬,今年12岁。而她的父亲则是年过7旬的“李老汉”。当人们问起小芬,手被铁链上的绳索磨得疼不疼?光脚走在石子路上疼不疼?孩子总是毫不理会,而李老汉则说,她已经习惯了,没有问题!

  为什么孩子手上会栓着铁链呢?李老汉一脸的无奈,他告诉第1眼记者,由于小芬存在智力方面的问题,至今连“爸爸”两个字都不会说。小芬几乎什么都不懂,快满十三岁了,还穿着开裆裤,每天唯一想做的就是到处乱跑,曾经有几次差点跑不见了。不得已,李老汉从女儿能独立行走开始,就找来链子将她拴了起来。

  李老汉说,他最先是用绳索栓女儿,但随着孩子年龄增长,奔跑过程中绳子容易打结,最后才改成了铁链。平日里,李老汉下地干活时,就将孩子拴树上,回家做饭时,就将孩子拴屋里。这样做虽然有些无奈,但至少比较安全。

  父女俩现在的情况,还要从十几年前说起。李老汉是土生土长的“联农村”人,由于没有文化,家里经济条件也不好,直到50多岁的时候,才有人给他介绍了一桩婚事。结婚后,他和妻子先后生过3个孩子,前面两个孩子都不幸夭折,最后剩下了先天存在智力障碍的小芬。随后不久,妻子患上疾病不幸去世,小芬则由李老汉独自一人拉扯大。

  李老汉说,前些年,政府出钱帮他重建的房屋,随后又吃上了“低保”,每个月有290多元的收入,加上自己在地里干点农活,父女二人的生计勉强能够维持。然而70岁过后,李老汉感觉越来越力不从心,身体一天不如一天。

  如今吃饭、吃药都要花钱,而家庭经济却每况愈下,难以为继。村里原本想帮小芬也申请一份“低保”,可到审批的时候才发现,小芬根本就没有户口。原来,小芬当年是在家里出生的,没有出生证明一类的证件,而这些年来,李老汉一家也没把户口的事放在心上,所以这事就这么拖了下来。

  而如今想要补办户口,首先要做的,就是证明李老汉和小芬之间的关系,派出所表示需要进行“亲子鉴定”,可是3800元的鉴定费用,却将父女俩难住了。李老汉拿出唯一的存折,上面余额显示只有98元。

  李老汉说,家里就这么点钱,别说做鉴定了,就连父女二人身上的衣服,也主要靠附近的好心人救济。而李老汉家的情况,乡亲们也是看在眼里,忧在心里。大家担心,一旦李老汉有个生老病死,小芬连个落脚的地方都难找。

  当地村民说,目前小芬急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户口。有了户口,就能够解决低保、民政救助等一系列的问题。随后第1眼记者找到了当地的“白涛街道办事处”。街道办方面表示,他们将全力配合公安机关补办小芬的户口,接下来他们将针对“亲子鉴定费用”和开具相关证明材料,专门立项,争取早日帮助小芬上好户口,解决父女俩的生活难题。

  来源:第1眼-重庆广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