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弃矿区的开发建设能达到环境、经济、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市国土房管局供图 华龙网发废弃矿区的开发建设能达到环境、经济、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市国土房管局供图 华龙网发

  华龙网6月23日0时30分讯(首席记者 佘振芳)深沟绝壁下,一汪心形的湛蓝水池在蓝天白云掩映下清澈动人,如果不说,你绝对不会想到,三年前这里还是一个废弃采石场。6月25日是第27个全国土地日,今年土地日的主题是“土地与生态文明建设”,记者来到重庆渝北区铜锣山,探访我市首个示范性废弃矿山治理项目。

  高峰时一个村开百家采石场 生态遭严重破坏

  “在高峰期,我们一个村就有一百多家采石场,年产值曾经过亿。”站在铜锣山的一处矿坑边,渝北区石船镇石壁村支书曾德健告诉记者。

  曾德健是本地人,见证了铜锣山矿场的数轮繁荣兴衰。

  作为渝北区的优势矿产,石灰岩主要集中于铜锣山山脉中段区域,包括石壁村等3个村。从上世纪80年代起,该地区就有采碎石活动。作为重要的建筑材料,这里的石灰岩被运往重庆各地甚至外省市,为城市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当地生态也遭受了严重的破坏。

  曾德健印象中最深刻的便是采石带来的漫天白色扬尘,“像下雪一样,但一点不浪漫,呛人。”交通也很拥堵,曾德健记得,最多的时候,一天有8000多辆货车从这里往外拉石头,喇叭声不绝于耳。

  随着矿山被挖空,周遭的植被、水系被破坏,最后留下了一个个满目疮痍的矿坑。曾有摄影发烧友在飞机上拍下一张俯瞰图,铜锣山脉上密布着的废弃矿坑,触目惊心,犹如一串“伤疤”。

  安全隐患突出、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土地长期闲置浪费,开展矿山环境综合治理迫在眉睫。2010年至2012年,按照市政府相关要求,铜锣山26家采石场被全面关闭。关停后的废弃矿区由41个较大的废弃矿坑开采区及影响区构成,面积共计约14.87平方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