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以来,由于人员流动性增加,重庆经历了巨大的疫情输入压力,近几日的本土感染者比例迅速上升。

  面对疫情防控的严峻形势,10月11日晚,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第130场重庆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市疾控中心主任医师罗飞再再再再……一次呼吁——市民朋友,请一定坚持规范佩戴口罩!

  罗飞说,口罩不仅可以防止感染者喷射飞沫,降低飞沫量和喷射速度,还可以阻挡含病毒的飞沫核,防止佩戴者吸入。“通过既往案例发现,戴好口罩仍然是最经济最有效的防控措施之一!

  本期敲黑板,我们再来摆几个案例,你就晓得戴口罩有多重要了!

  市疾控中心主任医师罗飞多次呼吁:“只要口罩戴得好,病毒对你也难搞!”  

  案例一

  进公共场合不戴口罩?

  可能后果很严重!

  某大型商场一工作人员阳性,在工作过程中不戴口罩,造成传播风险。该大型商场疫情感染者超过50例。

  你看嘛,你看嘛,楞个整起好恼火!

  所以说,在人员密集场所、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和密闭空间等环境时,一定规范佩戴口罩,做好个人

  案例二

  口罩戴得好

  病毒可能就没招!

  再来看一下正反面对比的案例。

  此前我市一起疫情中,有两例感染者是某快餐店员工,由于其在工作期间、出行过程中始终规范佩戴口罩,按时更换口罩,在密接、次密接中都未发现感染者,未造成疫情扩散。

  而在另一起疫情中,某公司员工在写字楼的咖啡厅与多人接触交谈,过程中大量时间不戴口罩,导致多人被感染和相关区域被设定为风险区。

  哎,看嘛,一个口罩细节没做好,带来嫩个多麻烦,好划不着嘛!上面两起案例这一对比,认真戴口罩的经验是不是值得好好汲取也?

  勤劳的打工人,千万记得戴好口罩哦!

  案例三

  密闭空间为什么要戴口罩?

  再来看一个关于密闭空间的案例。

  我市今年曾发现一名感染者活动轨迹较广,多次乘坐公交车,还在一个棋牌室呆了不短时间。流调人员非常担心这些社会面活动会造成大的疫情传播,所以迅速行动,边流调排查、边管控检测,很快找到了所有密切接触者和次密切接触者。

  几天后,在这些接触者中陆续发现几名阳性,不过均为棋牌室活动人员,而同乘公交车的人员中就没有发现阳性。

  为啥子也?因为在公交车上,这名感染者戴了口罩!不戴口罩,司机叔叔要理麻的嘛!

  疾控人员也是这样认为滴——棋牌室和公交车虽然都是密闭空间,但在棋牌室内相关人员均未佩戴口罩,而在公交车内相关人员均规范佩戴了口罩。

  案例四

  户外开放场所

  就可以完全放心不戴口罩?

  真不一定哟,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来,看看这个案例:

  8月,我市一名感染者在未佩戴口罩情况下到一个公园活动,同在该公园活动的人员大多也未佩戴口罩。虽然这是一个户外开放场所,可仍然导致后续出现超过30名感染者。

  看嘛,虽然在室外,但人员密集,不戴口罩,你也极有可能面临风险!

  案例五

  戴口罩

  蒙到嘴巴 露个鼻子

  要不得!

  外省某生活超市门口,确诊病例A路过时,向旁边的垃圾桶吐了口痰。

  一分钟后,病例B和两名好友来到该超市买菜,并在距离垃圾桶一米左右的位置,徘徊了大概一分钟。身着白衣的病例B虽然戴了口罩,但整个鼻子都裸露在外。

  病例A确诊两天后,病例B也确认感染。疾控中心流调发现,两人属于同一传播链。

  流调员严格指出,病例A吐痰的行为形成了气溶胶传播风险。“病例B戴的口罩虽然把嘴巴挡住了,但是鼻子裸露在外面,这就导致气溶胶吸入呼吸道,从而造成病毒传播。”

  案例六

  戴好口罩

  也是对你身边的人负责!

  有外地案例显示,某人流密集的人行道上,病例蔡某某未正确戴口罩走过,多名同样未正确戴口罩的路人均被感染。甚至还有病例未戴口罩在小区活动,与邻居们近距离接触、交谈,当中有些人并未正确戴口罩,最后多人被交叉感染。

  而此前也有一名感染者,曾多次往返火车北站、火车西站等人员密集的交通站点,还在火车站餐馆就餐。虽然整个过程,他的接触者和去过的公共场所很多,但最后都没有人被感染。

  这是为撒子也?还是嘿简单的答案——

  这名感染者一直佩戴口罩,包括在公共场所步行或停留期间。特别是在火车北站,他还与人面对面交流半小时,对方没戴口罩,但该感染者始终戴好了口罩。

  多么厚道的人呀!

  那句话怎么说来着

  真是,戴口罩看人品呀!

  所以,我们要做什么?

  请跟小布一起念——

  戴口罩!戴口罩!戴口罩!

  这是保护自己,保护家人,保护朋友!

  也是保护共同生活在这座城的每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