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27日,郑渝高铁全线开通运营100天。上游新闻记者从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公司获悉,重庆中心城区(重庆北、重庆西)两个车站发送经郑渝高铁旅客约274.7万人次,到达约276.8万人次。云阳、奉节、巫山三地客流增长明显,三站累计发送旅客130万余人次,便捷的交通不仅激发游客“高铁游”热情,还为推进乡村振兴注入强大动力。
便捷之路
一年至少节约2万元路费
上周末,63岁的黄婆婆和老伴儿一起从重庆北站乘坐郑渝高铁回奉节老家。

“我们上周末坐高铁来看望刚出生不久的孙子,今天回去。“黄婆婆说,儿子儿媳都在中心城区上班,之前路远时间长,从奉节到中心城区坐车要5个多小时,老两口年龄大了出行不方便,一年最多来2、3次。
郑渝高铁开通后,不到2个小时就能到,加上高铁又稳又舒适,现在每2个月都会来一次。“自从高铁开通后,一年比原来节省2万块钱路费。”赵先生因工作原因,每周都要往返重庆和巫山。
高铁开通前,他一直是自驾前往。他算了一笔账:从重庆到巫山一次往返过路费550元,油费200多元,来回一趟至少要花费800元。现在乘坐高铁早上出发,办完事晚上返回,来回火车票接约400元,一次要节约400元左右,极大的节省了时间和金钱。
自今年6月20日郑渝高铁开通后,重庆到郑州的通行时间只需4个多小时,从此“早上重庆小面,中午胡辣汤”不再是梦。100天内累计直通旅客62.8万人,到达65.6万人,重庆出发、到达客流出现“双向持续高峰”特点,极大方便了人民群众的出行,有力促进和带动了沿线经济社会发展。
不仅如此,云阳、奉节、巫山3个区县也进入“高铁时代”,打通了三峡库区与中原、华北地区的快速通道,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基本上实现“2小时到重庆”,极大缩短了时空距离、促进了人员流动和经贸往来。郑渝高铁开通以来,云阳、奉节、巫山三地客流增长明显,三站累计发送旅客130万余人次。
旅游之路
便捷交通激发“高铁游”热情

便捷的交通,也激发了大家“高铁游”的热情,“坐着高铁游三峡”“快旅慢游”正成为新的出行风尚。
国庆前夕,刘莹就和朋友们提前买好了去巫山的高铁票,约好去渝东北一带旅游,她们计划先到巫山,然后坐高铁到奉节、万州,一路耍回重庆。
郑渝高铁带动了沿途目的地在国庆期间的旅游升温。来自携程的数据显示,截至9月23日,巫山、云阳、奉节等高铁沿线目的地,国庆旅游预订量同比去年分别实现20%、500%、786%的增长。
郑渝高铁提供了“行”的速度和质量,也拉动了“游”“住”两大要素。
据巫山县文旅委相关负责人介绍,高铁开通百日以来,巫山全县累计接待游客736.564万人次,同比增长23.75%,实现旅游总收入31.32亿元,同比增长20.65%。实现景区购票32.52万人次。“住宿方面,江山红叶、戴斯、鸿飞、汉庭、云栖、云水江畔等重点监测酒店平均入住率总体较郑渝高铁开通前增长30%。”该负责人说。
和巫山一样,郑渝高铁开通百日以来,云阳县酒店入住率直线上升。“两江假日、三峡风、芭提、滨湖等重点监测酒店平均入住率总体较郑渝高铁开通前增长13.67%。”据云阳县文旅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全县累计接待游客658.96万人次,同比增长12.05%,实现旅游总收入32.61亿元,同比增长20.13%。
郑渝高铁全线开通至8月底,奉节全县累计接待游客83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43.11亿元。主要景区接待35.9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119.17万元。
乡村振兴之路
高铁“流量”助力乡村振兴建设

实际上,郑渝高铁的开通不仅为旅游业带来了发展机遇,也为推进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动力。以巫山为例,郑渝高铁开通后,吸引了不少游客坐高铁去巫山采摘脆李。
上游新闻记者了解到,今年到巫山采摘脆李的游客突破万人,巫山脆李更是成为游客返程必备的“伴手礼”。今年巫山脆李产量超过13万吨,产值约17亿元,助力巫山县乃至整个三峡库区乡村振兴建设。
在中国旅游研究院长江旅游研究基地首席专家、重庆市旅游经济发展高级顾问罗兹柏看来,郑渝高铁的开通,为三峡风光旅游带来了“流量”,流量的拉动是基础,接下来应把握机遇,从单纯的观光升级到休闲度假等多元化业态,进一步挖掘三峡文化、讲好三峡故事,让三峡风光不仅有“看头”,还要有“说头”。
同时,依托资源优势,抓住乡村旅游兴起的时机,大力发展乡村旅游,通过村庄变景区、风景变“钱景”,以乡村旅游带动乡村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绘就乡村振兴美丽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