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5月5日),中国电影科创峰会暨第十四届中国电影科技论坛在重庆永川举行。本次峰会以“科影融合 数创未来”为主题,围绕“影视工业化”和“影视技术人才培养”两大主旨,开展中国影视科创展、影视科技与人才发展论坛等系列活动。活动现场影视界领导者、创新者、实践者大咖云集,各项影业技术及元宇宙领域最先进的技术汇聚一堂,永川科技片场正式揭幕,打卡虚拟数字人与动作捕捉、元宇宙场景、云端协同制作等多项影视前沿科技亮相永川。
本次峰会由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重庆市电影局)、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中国电影家协会、中国电影科学技术研究所、中共重庆市永川区委员会、重庆市永川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来自全国影视行业各领域的800多人参会。
科技:全国最大科技片场建成投用
峰会上,永川科技片场正式揭幕。作为目前国内空间最大、亮度最高、标准最优的虚拟拍摄棚,永川科技片场不但拥有目前国内单体规模最大、全流程使用虚拟拍摄技术的数字科技影棚,还是目前国内唯一拥有全LED虚拟拍摄技术的地方。

“永川科技片场最大的特色是建设了全国领先的数字科技影棚,棚内拥有一套LED虚拟拍摄系统、一套XR扩展现实系统、一套Vicon动作捕捉系统。”永川区委常委、区政府常务副区长邓文介绍,LED虚拟拍摄系统定制了亚洲最大的弧形LED虚拟拍摄屏,具备800平方米虚拟拍摄空间,屏幕点间距为1.95毫米,亮度可达2600尼特,完全对标好莱坞虚拟制片工业标准,同时配备行业顶尖的伸缩炮、斯坦尼康、蔡司镜头等拍摄器材及全套灯光矩阵。


永川科技片场可高效承制“影视剧、广播电视、广告、综艺”多元数字内容。据了解,目前已有《何处天涯》《寓言》《独木之渊》《霓裳大曲》《虚拟恐惧》《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真真》等众多科技影视项目不约而同选择了“永川科技片场”进行合作。

本次中国影视科创展设置虚拟数字人与动捕设备、元宇宙应用、高端影视器材、虚拟摄制、数字资产、云端制作等6大展区,以及大型XR、大型虚拍LED两大核心展项,分类展示了虚拟数字人、动捕及光学设备、元宇宙场景、虚拟拍摄设备、虚拟引擎、数字资产、云端制作等虚拟摄制全套流程和核心技术,展示面积达3000平方米。
“永川科技片场”的揭幕,翻开了永川打造“中国科技影视城、元宇宙示范城市”新的篇章。
“狠活”:67家科技影视企业与永川签约
永川拥有重庆单体规模最大的大数据产业园区,聚集了华为、阿里巴巴、百度、腾讯、爱奇艺、完美世界等优质数字经济企业近500家,正在大力推动发展数字、科技、影视产业。永川良好的科技影视创作发展环境也吸引到大量科技影视企业来永发展。峰会当天,峨眉电影集团有限公司、杭州网易数帆科技有限公司、火焰山(北京)影视器材有限公司等67家企业与永川签约。其中,既有影视行业领先的科技企业,也有川渝联动的影视类项目,将有效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影视产业融合发展,助力永川加快建设中国科技影视城。

人才:优秀电影自主创新应用技术表彰
科技与人才是推动行业发展,实现电影强国目标的原动力。为鼓励影视行业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推进中国电影科技的发展,峰会特别设立了“优秀电影自主创新应用技术表彰”。
为进一步促进行业人才培养和校企技术交流,搭建学术界与产业界沟通的桥梁,实现高校教学科研成果的创造性转化。首届“中国48小时虚拟制作大赛”将在2023-2024年举办,大赛面向全国高校招募参赛团队,运用虚拟拍摄技术于48小时内完成2-5分钟的原创作品,大赛结果将于2024年上半年揭晓。

同时,峰会期间也将邀请30余位产业专家及院校学者开展大赛研讨会,架起学术界和行业之间的沟通桥梁。
规范:发行《中国电影数字制作规范》白皮书
中国电影已进入了提质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新征程。随着电影数字制作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制作手段和工艺流程也在飞速创新升级,电影数字制作的标准化、规范化、高质量发展需求也日益强烈和愈加紧迫。

历时三年匠心编撰完成的中国首本电影数字制作领域的规范指南——《中国电影数字制作规范》白皮书在会上发布。中国电影科学技术研究所总工程师刘达对白皮书内容进行了现场阐述。
《中国电影数字制作规范》白皮书由近50位电影行业国内资深专家、权威从业者、领军企业代表及学术研究者组成编委会。该书包含了电影数字制作工艺流程总图、DIT、剪辑、视效、声音、调色、母版制作、虚拟制作、云端制作9大章节,共计约14万字,覆盖了电影数字制作众多工种,梳理了行业内多年没有与时俱进的流程规范问题,将解决困扰已久并引发过多次讨论的行业痛点,是行业内首本工作规范性参考书籍,拟于今年7月在各大图书销售平台发售。
据介绍,下一步永川将与中国电影家协会携手,把中国电影科创峰会长期落户永川,以科技加速影视工业化进程,以职教赋能影视人才队伍建设,打造科技影视交流互动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