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26日下午,由中国医学装备协会零部件分会、全国医疗装备产业与应用标准化工作组及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技术经济研究所(以下简称“仪综所”)主办的“第五届医疗装备创新发展高峰论坛”在2023中国医学装备大会暨医学装备展览会期间成功举办,现场200余位观众及线上约万人次聆听本次论坛。


工信部装备工业一司副司长汪宏出席论坛并致辞。同时出席的还有,国家卫健委规划发展和信息化司建设装备处副处长曲怡然,中国工程院院士、重庆大学校长王树新,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副理事长、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常务副院长黄进,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副理事长、仪综所所长欧阳劲松,中国医学装备协会零部件分会会长、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副院长王振常等嘉宾。全国医疗装备产业与应用标准化工作组秘书长、仪综所常务副所长石镇山主持论坛。
我国医疗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已迈入新发展阶段
汪宏副司长在致辞中指出,我国处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的重要关口期,随着健康中国和制造强国战略深入实施,我国医疗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已迈入新发展阶段。面对机遇与挑战,要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持续夯实产业基础;要坚持推进融合创新,大力推动新模式新业态;要不断加强医工协同、持续深化供需对接;要高度重视标准研究,加快建设完善标准体系;要加大开放合作力度,强化提升产业发展空间。

专家作主旨报告 共话行业前景
论坛主旨报告部分,欧阳劲松所长以“医疗装备产业发展目标和任务”为题,围绕《“十四五”医疗装备产业发展规划》深入解读了加速我国医疗装备产业发展的时代背景,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重点阐述了建立健全医疗装备标准体系的重要意义和关键标准研制计划。王树新院士以“微创手术机器人技术发展战略与思考”为题,系统阐述了发展高端医疗装备在健康中国建设中的重要意义和行业现状,并提出了强化行业引导,推进示范应用;突破技术壁垒,聚焦卡脖子问题;完善产业链条,促进协同发展;注重人才培养,强化医工结合的发展战略。黄进副院长、王振常副院长分别发表了“医工结合创新实践与思考”“影像设备的未来研发方向——专用、精准、智能”的主旨报告。

中国医学装备协会零部件分会会长、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副院长王振常表示:“目前,医学影像设备在临床诊疗、健康体检当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无论是CT还是核磁,现在各医院都将其作为常规检查。但是我们发现,目前各医院、体检中心配置的都是‘大而全’的设备。首先,‘大而全’的设备需要更大的空间放置;其实,‘大而全’的设备本身费用以及后续电费等综合费用高;第三,‘大而全’的设备部分功能用不上,反而造成浪费,效率不高。所以,未来,医疗影像设备定是往‘专而精’方向发展。‘专而精’的设备能够更精准地呈现针对某一个部位、某一个脏器或者一个系统、一个区域或特定组织结构的结果——这意味着,医生对病情的诊断会更早,对疾病的治疗会有新的措施。同时,在智能化高速发展的如今,医学影像设备与人工智能(AI)技术的融合也将是一大趋势——AI能够基于患者庞大的初诊数据形成初诊结果,再有医生把关,这将大大地提高初诊效率,规避人眼漏看、错看信息的误差。十几年前,当我国医疗水平还相对不是那么发达、平均时,我们的确需要‘大而全’的医疗影像设备,一台即可解决大部分患者的问题。如今,我国医疗水平有了显著提升,我们需要往更精细化、更人性化、更智能化的方向探索。”
聚焦行业 协同发展
迈瑞医疗、上海联影、东软医疗、北京品驰、北京术锐、华科精准、罗氏诊断、电科睿视、昆山医源、科罗诺司、北京智束等医疗装备及关键零部件企业,从医学影像、手术机器人、临床实验室等专业领域出发,分别聚焦产业链协同、核心部件自主创新、标准化建设、医工协同新模式探索和新技术融合等方面,分享了产业协同发展、企业发展战略与创新理念。

此次论坛还发布了2023版中国医学装备协会零部件分会暨医疗装备及零部件共享服务平台组织编制的《产品手册》。该《产品手册》的推出,旨在通过选编推介本土医疗装备和关键零部件领域的代表性企业及典型产品,为促进产业链协同、研产用融合发展探索新模式。
